政治理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本质及规律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本质及规律3

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1.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后,如果将其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则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 进行,这叫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它不仅生产商品、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因此,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物 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将获得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 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在这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 再生产的源泉。 2. 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 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 规模,从而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 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预付资本的大小。

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 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 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例题1: 资本积累的本质是
A. 资本家将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B. 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
C.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
D. 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从而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A项描述的是简单再生产;C项是资本技术构成的概念;D项与资本积累导致的两极分化相反。故本题选B。

  1. 资本有机构成 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资 本家投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自然形式上看,总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构成的。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 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 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价值构成。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 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 映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 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c:v来表示。

例题2: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
B.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C.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自然形式比例
D.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它不是简单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A项),也不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自然形式比例(C项),更不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D项)。资本有机构成反映了技术进步对资本构成的影响。故本题选B。

  1. 相对过剩人口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这是由资本无限追逐剩余价 值的本性决定的。资本家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相对量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 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的 需要。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经常 性的庞大失业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的痼疾。

例题3: 资本主义条件下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增长过快
B. 劳动者素质低下
C.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D. 市场竞争激烈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可变资本相对量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这是由资本无限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决定的。A项人口增长过快、B项劳动者素质低下、D项市场竞争激烈都不是根本原因。故本题选C。

  1.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随着资本积 累的增长,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 家手中,生产完全服从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这就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这一矛盾日益加剧,这是资本主 义最终会被新的、更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根本原因。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 资本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在生产过程内运动,而且也在流通过程内运动。马克思 在分析资本流通过程时,首先详尽地分析了个别资本的运动,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过程,揭示 了资本循环周转的规律。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 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职能:第一 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 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产业资本运动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也 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二是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中三种职能形式的转化 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 三种职能形式循环的统一。 2. 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就叫资本的周转。如果每次资 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一定,则资本周转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影响资 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二是生产资本中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获得更多剩余价值,就要缩短资本周转时 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1.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在对个别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 流通也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所包含的对抗性矛盾。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 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 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 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 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内容和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 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同 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例如,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 积累规律等。如果撇开资本主义制度因素,这些规律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指导意义。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尖锐化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是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 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生产资 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例题4: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C.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D.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A项是阶级矛盾,是基本矛盾的表现而非基本矛盾本身;C项和D项都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基本矛盾。故本题选B。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具体表现和周期性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 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但是这仅仅是 危机在形式上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 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 的矛盾;第二,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周期性的特点,一般包括 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例题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B.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 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A项只是危机在形式上的可能性;B项和D项是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而不是根本原因。基本矛盾决定了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和周期性。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