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须知
国考和省考有什么区别

1. 举办单位与招录范围

维度国考省考
主管部门中央组织部、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统一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人社厅(局)或公务员主管部门
面向单位中央党政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垂管系统省、市、县、乡各级党政机关及其直属事业单位
职位地域覆盖全国,岗位遍布 31 省区市及部分驻外、驻港澳机构仅限本省(含省直、市县、乡镇、部分垂直管理单位)
编制级别主要是中央及省级以上行政编制以省直及以下地方行政编制为主

2. 招录规模与竞争激烈程度

  • 报名人数

    • 国考每年报名人次动辄 200 万+,热岗竞争比可超 1∶5 000
    • 省考总体人数略低,但热门省份(如江苏、山东)报名也在数十万级别。
  • 录用计划

    • 国考近年计划一般在 3 万—3.5 万 名左右。
    • 省考按省份不同,大省 1 万+,小省几千人;全国总和规模约与国考相当或更多。
  • 结论:单岗位竞争普遍 国考>热门省考>一般省考


3. 报名与考试时间轴(常规节奏,供把握复习节奏)

环节国考省考(多数省份)
公告发布每年 10 月中下旬多集中 2—3 月(少数省份 11 月或下半年单独安排)
网上报名10 月下旬约 8–10 天公告后 5–7 天
笔试11 月末/12 月初(行测+申论+专业科目)3—4 月中下旬(少数省份 11 月)
成绩/进面分数线翌年 1 月笔试后 1–1.5 个月
面试春节后 2—3 月间5—6 月(有的省提前至 4 月末)
体检政审同步或面试后 1 个月内同步
公示录用6—7 月7—8 月

⚠️ 实际以当年公告为准;少量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岗位国考提前批,个别省考也有下半年“二次招录”。


4. 科目设置与题型差异

  1. 公共笔试科目

    科目国考省考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分A/B/C/E类,重视常识、数量、推理、言语各省自命题,题型结构大体一致,但难度偏“因地制宜”;部分省行测 130 题,部分 120 题
    申论县级以上/基层岗位/E类(教育医疗) 等题本省级、市县两套题或仅一套;材料多体现本省特色、区域发展
  2. 专业科目

    • 国考对海关、税务、公安、外交等系统岗位设《专业能力测试》《外语水平》等。
    • 省考通常仅公安、法院、检察院、行政执法类岗位加试专业科目。
  3. 面试形式

    • 国考:中央统一命题,普遍采取结构化或结构化小组;个别系统加测外语、专业情景。
    • 省考:各省自行命题,结构化/无领导/情景模拟不一,题目贴近地方政策热点。

5. 报考条件与政策区别

要素国考省考
户籍限制原则上无限制,少量定向招录不少岗位限本省或本地生源/户籍
学历要求统招本科为主,涉外岗位偏好硕博各省差异大;基层岗位大专起报,亦有研究生定向
政策倾斜“四项目人员”、退役士兵专项等同样有“服务基层项目”加分或专项招录,本省人才优先更明显
试用期通常 1 年
薪酬待遇中央和省直副部级、正司局级起点,福利健全受地方财政水平影响,经济发达省市待遇可与中央持平或略高

6. 发展路径与职业特点

  • 国考岗位

    • 接触宏观政策、部委条线,事务复杂,对研究能力、资料写作、全国性协调要求高。
    • 晋升层级宽,但竞争激烈、调动(含外派、轮岗)频繁。
  • 省考岗位

    • 工作内容更贴近基层治理与民生事务,政策落地执行为主。
    • 在本省纵向晋升通道清晰,可积累地方资源;跨省流动机会有限。

7. 如何选择?

  1. 职业目标

    • 想参与国家层面决策、对外事务 → 倾向 国考
    • 重视家乡建设、生活定居 → 考虑 省考或定向市县岗
  2. 竞争承压

    • 能接受“千里挑一”冲击、准备周期长 → 国考。
    • 复习时间有限、希望“多试几次” → 可主打本省省考,并关注联考省份。
  3. 专业匹配

    • 外语、财税、计算机、法律等专业技能对口 → 国考系统岗优势明显。
    • 师范、医疗等专业 → 关注省考 E 类/教育卫生专项岗。

✍️ 小结

一句话记忆国考=“中央统招、全国竞争、岗位分布广、跳槽/外派多”; 省考=“地方统招、本省竞争、贴近基层、稳定扎根”。

明确目标与能力匹配,合理安排备考节奏,才能事半功倍。祝上岸!

上岸学堂小程序二维码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上岸小助手二维码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