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百年党史
中共党史大事件4

中共党史大事件4

46.《论持久战》的发表

  • 时间:1938 年 5 月-6 月
  • 地点:延安
  • 结果:阐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理论,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

《论持久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 1938 年 5 月 26 日至 6 月 3 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1938 年 7 月首次出版。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该著作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47.《新民主主义论》发表

  • 时间:1940 年 1 月
  • 地点:延安
  • 结果: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于 1940 年 1 月 9 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讲,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载于 1940 年 2 月 15 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48.百团大战

  • 时间:1940 年 8 月 - 1941 年 1 月
  • 地点:华北地区
  • 结果: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华北敌后抗日军民,于 1940 年 8 月至 1941 年 1 月期间,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战役。这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对坚持抗战、遏制妥协投降的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49.皖南事变

  • 时间:1941 年 1 月
  • 地点:皖南
  • 结果: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第二次国共合作关系受到严重损害

1941 年 1 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当时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 9000 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由皖南向北转移。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队 8 万多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 2000 余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遇害。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反共反人民的又一罪证

50.延安整风运动

  • 时间:1941 年 -1945 年
  • 地点:延安
  • 结果: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1 年至 1945 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对于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1.中共七大

  • 时间:1945 年 4 月-6 月
  • 地点:延安
  • 结果: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在延安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0 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52.抗日战争胜利

  • 时间:1945 年 9 月 2 日
  • 地点: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 结果: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在 20 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战时间从 193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 1945 年 8 月 15 日结束,共 14 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3.重庆谈判

  • 时间:1945 年 8 月 - 10 月
  • 地点:重庆
  • 结果:签订了《双十协定》,为中国的和平建国奠定了基础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避免内战、争取和平,8 月 29 日至 10 月 10 日,国共双方在重庆进行了为期 43 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

54.解放战争

  • 时间:1946 年-1949 年
  • 地点:全国

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55. 孟良崮战役

  • 时间:1947 年 5 月
  • 地点:山东
  • 结果: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 1947 年 5 月 13 日至 16 日由毛泽东指示,陈毅、粟裕指挥,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革命军整编第 74 师进行的进攻作战。孟良崮战役是一场山地运动歼灭战,该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 74 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

56.“十大军事原则”提出

  • 时间:1947 年 12 月
  • 地点:陕北
  • 结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指导

十大军事原则是毛泽东于 1947 年 12 月 25 日在中共中央会议上所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提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原则。十大军事原则全文 593 字,毛泽东用精辟的语言,把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原则讲得十分清楚。人民解放军灵活运用十大军事原则,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军队。 十大军事原则,标志着人民军队战略战术理论的日臻完善,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57.三大战役

  • 时间:1948 年 9 月 - 1949 年 1 月
  • 地点:东北、华北、华东、中原地区
  • 结果: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三大战役是指 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949 年 1 月 3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58.七届二中全会

  • 时间:1949 年 3 月
  • 地点:河北
  • 结果: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又称西柏坡会议,于 1949 年 3 月 5 日—13 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了此次会议。会议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并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七届二中全会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59.渡江战役

  • 时间:1949 年 4 月 - 6 月
  • 地点:长江
  • 结果: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江以南的胜利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 43 万多人,解放江南的大部分地区,并于 4 月 23 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之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6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时间:1949 年 9 月
  • 地点:北平

1949 年 9 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这是一次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协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事宜的会议。会议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教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制定了总原则。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61.开国大典

  • 时间:1949 年 10 月 1 日
  • 地点:北京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天安门举行,被称为开国大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