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及构成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六个是"):
- 是马恩创立并由后继者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例: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是其继承发展)
- 是关于三大规律(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学说
- 是揭示"两个必然"(社会主义代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 是关于"三个解放"(无产阶级、全人类、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 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例: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和我国宪法)
- 是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指南(例:脱贫攻坚、共同富裕政策)
马克思主义的构成("三个部分"):
组成部分 | 核心内容举例 | 相互关系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例:矛盾分析法) | 理论基础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剩余价值理论(例:揭示资本剥削) | 实证基础 |
科学社会主义 | 《共产党宣言》基本原则 | 核心结论 |
记忆口诀:"一基三核"——哲学是基础,政经是实证,科社是核心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 定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
- 核心要点:
- 以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
- 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例:脱贫攻坚战中"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疫情防控中"生命至上"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 三大规律认知:
- 自然发展规律(例:生态文明的"两山理论")
- 社会发展规律(例:改革开放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规律)
- 思维发展规律(例:认识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过程)
- 理论特征:经过科学验证的真理体系(例:剩余价值理论揭示资本主义运行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方法论 | 应用场景举例 | 重点标注 |
---|---|---|
阶级分析法 | 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 高频考点 |
矛盾分析法 |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例:精准扶贫中的主要矛盾把握) | 重要方法 |
历史分析法 |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例:党史学习教育) | 重要方法 |
群众路线法 |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例:"第一书记"驻村制度) | 核心方法 |
记忆技巧:"立场观点方法三件宝,人民规律实践要记牢"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核心事件】
马克思、恩格斯将国际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首个无产阶级政党党纲——《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例: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国际共运口号)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大基础:
1. 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发展矛盾)
- 生产力飞跃: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化大生产(例:英国纺织业机械化使生产效率提升40倍)
- 社会灾难:
- 周期性经济危机(例:1825年英国首次经济危机)
- 贫富分化加剧(例:19世纪伦敦工人平均寿命仅22岁)
2. 阶级基础(工人运动觉醒)
三大工人起义:
时间 | 事件 | 历史意义 |
---|---|---|
1831-34 |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 首次提出"建立共和国"政治要求 |
1836-48 | 英国宪章运动 | 推动普选权立法进程(《人民宪章》) |
1844 |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起义 | 明确反对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 |
标志意义: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例:催生第一国际成立)
3. 思想渊源(三大理论来源)
理论基石:
理论来源 | 代表人物 | 核心观点 | 演变结果 | 示例 |
---|---|---|---|---|
德国古典哲学 | 黑格尔、费尔巴哈 | 辩证法(发展观) 唯物论(物质第一性)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黑格尔"正反合"辩证法运用于社会形态演变分析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 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由劳动决定)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斯密《国富论》劳动分工理论发展为剩余价值理论 |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 圣西门、傅立叶 |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构想理想社会(但缺乏实现路径) | 科学社会主义 | 傅立叶"法郎吉"协作社构想发展为《共产党宣言》的革命纲领(1848年发表) |
记忆口诀:"德哲英经英法社,三大来源要记清"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 列宁主义
【三大历史贡献】
-
历史背景:
- 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例:美国石油托拉斯控制全美90%炼油能力)
- "一国胜利论"突破传统理论(例:1917年俄国工业产值仅为美国的6.8%却率先革命成功)
-
理论创新:
- 帝国主义论:揭示垄断资本主义五大特征(例: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融合形成金融寡头)
-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例:布尔什维克党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例:新经济政策允许有限度恢复商品经济)
-
实践成果:
- 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首个社会主义政权(例:攻占冬宫仅6人伤亡的高效革命)
- 1922年成立苏联开启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例:第一个五年计划使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2.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三次历史性飞跃】
历史时期 | 理论成果 | 典型实践案例 |
---|---|---|
革命时期 | 毛泽东思想 |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改革开放时期 |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 经济特区建设(深圳速度:3天盖1层楼) |
新时代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脱贫攻坚战(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
理论创新亮点:
-
"两个结合"原则:
- 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天下大同"思想)
-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维度:
- 应对全球治理(例:"一带一路"倡议)
- 科技革命应对(例:数字经济战略)
- 人类文明新形态(例:全过程人民民主)
记忆口诀:"一国胜利破垄断,中特理论体系全,三次飞跃两结合,时代思想领航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1. 科学性
- 定义: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 核心要点:
- 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
- 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例:脱贫攻坚战中的精准施策体现矛盾分析法)
- 具有严密逻辑体系(例:《资本论》三卷本揭示资本主义运行规律)
2. 人民性
- 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 具体表现:
- 价值取向: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例:共同富裕政策)
- 实践标准: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例:疫情防控"生命至上"原则)
- 发展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例: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3. 实践性
-
三维特征:
来源 从实践中来(例:改革开放政策源于小岗村实践) 检验 到实践中接受检验(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验证) 发展 随实践发展而创新(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判断)
4. 发展性
- 理论品质:
- 与时俱进(例: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开放包容(例:吸收系统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成果)
- 自我革新(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理论突破)
【特征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例:社会主义革命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在于严格和高度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的结合"(《什么是"人民之友"》)
记忆口诀:"科人实发四特征,科学革命统一性;人民立场是根本,实践发展永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
三大分析维度:
- 全球化矛盾解析(例:用"世界市场"理论分析中美贸易战本质)
- 科技革命影响研判(例:人工智能发展验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
- 文明冲突透视(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破解"文明优越论")
-
方法论价值:
- 提供矛盾分析法(例:分析俄乌冲突中的帝国主义霸权本质)
- 构建历史坐标系(例:用"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看待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
2.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
实践应用:
领域 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 典型案例 经济建设 新发展理念贯彻系统观念 "双循环"格局构建(2020年提出) 政治建设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 社会治理 群众路线方法论创新 "枫桥经验"数字化升级(矛盾化解率提升至98.2%) -
战略支撑:
- 脱贫攻坚战(9899万人口脱贫验证"发展为了人民")
-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浙江探索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制度)
3.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
现实挑战应对:
- 生态危机:践行"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理论(例:中国双碳目标承诺)
- 贫富分化:运用"剩余价值"规律分析全球财富分配(前1%人口掌握38%财富)
- 治理赤字:提供"真正的共同体"解决方案(例:上合组织扩容至26国)
-
理论创新方向:
-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例:数字劳动价值论研究)
- 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认同度提升至76%)
【学习践行四要诀】
要点 | 具体要求 | 实践案例 |
---|---|---|
学立场观点 | 掌握矛盾分析法等看家本领 | 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分析 |
学中国化成果 | 精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 党史学习教育指定书目 |
理论联实际 | 开展基层调研实践 |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内化外化 | 践行初心使命 | 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 |
记忆口诀:"当代价值三方面,认识工具指南针;世界中国全人类,四要诀里见真章"
例题精练
-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自己的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三大组成部分不包括()。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空想社会主义
D. 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之一,但不是其组成部分。故本题选C。
-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共产党都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人民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题干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这直接体现了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即实践性。科学性是其指导作用的理论基础,革命性是其改造世界的内在要求,人民性是其根本立场,但"行动指南"最直接对应的是实践性(或称指导性)。
-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下列口号中,源于《共产党宣言》的是()。
A.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B. "劳动者住宅私有化!"
C. "从剥夺者身上剥夺一切!"
D.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共产党宣言》的结尾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战斗口号。本文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部分有提及。其他选项不符合。故本题选A。
-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下列不属于列宁主义核心贡献的是()。
A. 帝国主义理论
B. "一国胜利论"
C.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D.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列宁主义的内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是列宁主义的三大历史贡献。故本题选D。
-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关于这两者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 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
C. 科学性与革命性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有机统一
D.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建立在其科学性基础之上的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构成了其科学性的基础。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但不是理论基石。革命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的,二者在实践中统一。因此B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
进入21世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许多共同挑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价值中作为"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的应用?()
A.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B. 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运用"世界市场"理论分析全球产业链重构问题
D.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C项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全球性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的体现。A、B、D三项均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具体实践的案例,属于"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