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语境分析-解释关系

语境分析:解释关系

一、核心概念

1. 什么是解释关系?

想象一下,当你的朋友说:“我太‘南’了”,他接下来很可能会解释一下他最近遇到了什么困难,比如工作不顺、考试没过等等。后面这些具体的事例,就是在解释说明“我太‘南’了”这个状态。

在我们的公务员考试中,解释关系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逻辑关系。它的本质就是,文段中的一部分内容(通常是比较抽象、概括的词或句子)由另一部分内容(通常是比较具体、详细的)来进行解释、说明或举例。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这些解释性的信息,把空缺处的词语给找出来。

解释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显性解释(有标志) 这种最简单,文段中会有明确的“信号灯”告诉你这里是解释关系。

  • 标志词:比如 就是换句话说可以说无异于所谓比如例如 等。
  • 标点符号:冒号()和破折号()。
  • 指代词 等,这些词往往指代前面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总结或解释。

第二类:隐性解释(无标志) 这种稍微难一点,没有明显的“信号灯”,需要我们通过阅读,自己去发现前后文之间的解释说明关系。常见的情况有:

  • 具体说明:前面提出一个概念,后面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来具体描述它。
  • 原因阐述:一个分句是结果,另一个分句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 行为与结果:通过描述一个行为,来解释它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

2. 解题核心:语义一致

解释关系的核心原则就是“语义一致”。也就是说,你要选择的答案,必须和文段中起解释作用的部分,在意思、范围、感情色彩上都保持一致。就像是你用“不夜城”来解释“纽约”,你总不能用“田园风光”来解释吧。

二、真题讲解

主题1:标志词提示类

这类题目最直观,找到标志词或标点,就能快速定位解释信息。

例1:(2019国考) 有幸在毕业典礼上致辞,既需奖励学生,也该 ______ 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怎么办?“前浪”不该过早停下脚步,还得尽量往前赶。在这个意义上,这毕业典礼,既属于 ______ 的毕业生,也属于自强不息的指导老师。

A. 表扬 踌躇满志
B. 表彰 指点江山
C. 告知 斗志昂扬
D. 警醒 朝气蓬勃

例2:(2017国考) 科学进步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试错的过程。虽然有时会因科技欠发达而付出惨痛的代价,但若就此止步不前,无异于 ______。

A. 讳疾忌医
B. 舍本逐末
C. 一叶障目
D. 因噎废食

主题2:无标志词-语义互解类

这类题目需要我们自己分析句意,找到隐藏的解释关系。

例3:(2018国考) 一个现实是,受普通大众欢迎的产品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在市场上更长久地立足。很多所谓的高科技产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忽悠了消费者一把,最后无影无踪。这其实是 ______。

A. 昙花一现
B. 弄虚作假
C. 徒有其表
D. 华而不实

例4:(2020国考) 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的“萌言萌语”、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都是 ______ 这部文物纪录片成功的要素。但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的生命,一切的创新和包装都是为“真实”服务的。如果 ______,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令内容失真,反而是 ______,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特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促使 南辕北辙 移花接木
B. 助力 本末倒置 削足适履
C. 推动 喧宾夺主 生搬硬套
D. 成就 因小失大 舍近求远

例5:(2022国考-行政执法) 安装监控补光灯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识别车辆信息,从而提高执法效率,存留违法车辆的有效证据。然而,交通执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如果执法手段本身对交通安全构成了隐患,甚至不幸导致事故,那么无疑是            

A. 本末倒置
B. 得不偿失
C. 背道而驰
D. 因小失大

例6:(2019联考-吉林甲级) 最初版本的个税APP启用以后,人们对租户必须填写房东信息产生质疑……这显然不是减税政策的本意。新版个税APP,正是意在回应舆论关于国家减税降负诚意的质疑。就实际效果来说,新版个税APP一经公布,公众就掀起一片力挺之声,安抚效应可谓            

A. 显而易见
B. 卓有成效
C. 立竿见影
D. 一蹴而就

例7:(2020国考-副省级) 古城区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度地提升改造是必要的,但如果是通过“拆真”来为“建假”腾出地方,这样的开发改造必然是      。其实,提升改造与对老建筑的保护本来可以      ,恰当地修缮,不但可以让历史建筑重新焕发活力,也能够提升城区的整体质量,达到提升改造的目的。

A. 顾此失彼 齐头并进
B. 暴殄天物 双管齐下
C. 得不偿失 并行不悖
D. 舍本逐末 并驾齐驱

主题3:行为与结果互解类

例8:(2020北京-乡镇) 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偶然发现,大多数得过牛痘的挤奶工不会再得天花。为了证明这个发现,他大胆地在一个男孩身上做了实验,幸运的是,实验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支疫苗就这么产生了。但是令人_______的是,最初人们非常______他的发明,因为他们相信接种牛痘之后会长出牛角。

A. 始料未及 怀疑
B. 啼笑皆非 抗拒
C. 匪夷所思 敌视
D. 痛心疾首 憎恨

三、技巧总结

  1. 先抓标志,再理逻辑 做题时,第一时间扫描文段,寻找冒号、破折号、无异于 等明确的标志。如果有,直接定位到解释句,答案基本就锁定了。如果没有,再沉下心来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2. 核心是“换句话说” 解释关系题,本质上就是文段用不同的方式重复了同一个意思。你要找的答案,其实就是解释句的“同义词”或“精炼概括”。

  3. 注意感情色彩和语义轻重 有时候几个选项意思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或语义轻重上有差别。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解释句中,仔细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表达的程度,选择最贴合的一个。例如“警醒”和“告知”,前者就比后者程度更重,态度更严肃。

  4. 避免过度引申 解释关系的所有线索都藏在文段里,答案一定是基于原文信息的。千万不要脱离文本,进行过度的联想和推断,选择一个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原文没有支撑的选项。

上岸学堂小程序二维码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上岸小助手二维码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