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词的辨析-程度轻重

词义辨析:程度轻重

一、核心概念

1. 什么是“程度轻重”?

“程度轻重”指的是一组近义词在表达语气的强弱、范围的大小、性质的深浅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根据情境选择不同程度的词语。

举个例子:你的朋友约会迟到了10分钟。

  • 你可能会有点 “不悦”
  • 如果他迟到了1个小时,让你在寒风中苦等,你可能会很 “生气”
  • 如果因为他的迟到,导致你们错过了重要的考试,你可能会感到 “愤怒”

“不悦”、“生气”、“愤怒”这三个词都表达了负面情绪,但其强烈程度是逐级递增的。公考逻辑填空,就是将这个生活化的场景搬到了书面语境中,要求我们为特定的“情境”选择一个“程度”最恰当的词语。

2. 如何判断语境的“程度”?

判断语境所需要的词语程度,不能凭空感觉,必须在文段中寻找客观的依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看修饰成分:文段中常有形容词或副词直接限定了程度。

    • 例如:“只是产生了一点轻微的……”,横线处就应该填一个程度较轻的词。
    • 例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横线处就要对应一个程度最重的词。
  • 看关联词:关联词是判断逻辑关系和语义强弱的重要标志。

    • 递进关系:如“不但……而且……”、“甚至”、“尤其”、“更”。递进关系后的词语,程度一定比前面更重

      例:他的行为不仅让老师们失望,甚至让父母感到______。(“绝望”就比“失望”程度更重)

    • 转折关系:如“但是”、“然而”、“却”。转折前后可能形成程度上的对比。

      例:这个问题看似无关紧要,但实际上可能造成______的后果。(“灾难性”就与“无关紧要”形成强烈反差)

  • 看句式与整体语境:分析整个文段的感情色彩和叙述基调。

    • 积极/消极语境:语境是积极昂扬还是消极低沉?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轻重程度需要与之匹配。
    • 正式/口语语境:正式的书面语通常用词更严谨,而口语化的描述则可能更灵活。

二、真题讲解

通过历年真题,我们来实践一下如何运用“程度轻重”这一标尺。

主题1:语境氛围与词语程度的匹配

例1: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教化之邦。如果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喧哗不止,则不免让人____。

A. 侧目而视
B. 恨之入骨
C. 置若罔闻
D. 不以为然

主题2:并列关系中的程度辨析

例2:(2024国考) 守正不是____、循规蹈矩,而是守住本源;创新不是凭空幻想、____。

A. 墨守成规 恣意妄为
B. 抱残守缺 天马行空

主题3:递进关系与程度的升级

例3: 城市人口过度聚集,对土地、水、空气等资源的需求与消耗____,加之使用不当,浪费严重,使得城市资源____,越来越短缺,结果是水资源和食物供应不足,清洁空气也越发稀缺。

A. 与日俱增 供不应求
B. 有增无减 山穷水尽
C. 旷日持久 左支右绌
D. 日甚一日 危在旦夕

主题4:细微差异与程度辨析

例4:(2021年青海) 人脸识别系统深度学习的数据越多,人脸识别的效果就会越精确。只要给予足够多的人脸攻击大数据样本,机器就能够自主地学习到伪造图像或合成视频中的____,最终就能得到对于这些攻击的分辨能力。并且,随着学习数据的不断增多,深度学习系统也会一天比一天强大,让各种各样的“换脸”____。

A. 弊端 无计可施
B. 瑕疵 无所遁形
C. 错误 插翅难逃
D. 缺陷 束手无策

主题5:消极语境下的程度升级

例5:(2025年新疆) 网络直播本质而言是一种“眼球经济”,极具效仿意味和引导效应。如果本该弘扬正能量、____真善美的镜头,却频频出现打擦边球、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那么长此以往不仅会____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会____风清气正的环境。

A. 散布 妨碍 损害
B. 撒播 阻挠 腐化
C. 传递 干扰 摧毁
D. 传播 阻碍 侵蚀

主题6:语境暗示与程度选择

例6:(2019年四川) 面对异质文化间的交流,特别是走出国门的艺术展示,我们常会想当然地选择____受众,在艺术观念与表现样式上有意融合甚至直接“迎合”,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艺术风格的坚持、纯化与适度包容,更有利于我们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艺术的精华,同时接收当地受众的文化____。

A. 尊重 评论
B. 迁就 反馈
C. 考虑 主张
D. 顾及 观念

主题7:递进关系与词义升级

例7:(2019年新疆) 中国天文学传统极为深厚,成就极为可观,足以和希腊天文学相媲美,特别值得将二者进行比较。事实上,许多人正是通过强调我们有发达的天文学来强调中国古代也有科学,甚至____。

A. 独当一面
B. 遥遥领先
C. 自成一家
D. 登峰造极

三、技巧总结

  1. “三步法”应对程度辨析题

    • 第一步:定位标志。快速扫描文段,寻找上文提到的修饰词、关联词等判断程度的“信号灯”。
    • 第二步:选项排序。将选项中的近义词按照语义的轻重强弱,在心中大致排个序。
    • 第三步:择优代入。根据第一步的信号,选择一个程度最匹配的词语代入验证,确保通顺。
  2. 警惕“过度”陷阱

    • 最重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命题人常常设置一些程度过重的词语作为干扰项,诱导考生选择看起来“最有力度”的答案。务必牢记,核心是“匹配”,而非“极端”。
  3. 高频程度词积累

    • 批评类:批评(中性) → 指责(贬义,较重) → 谴责(书面语,非常严重) → 批判(思想层面,非常严重)
    • 不足类:欠缺(轻) → 不足(中) → 缺陷(较重) → 弊端(根本性、危害性重)
    • 影响类:波及(范围,轻) → 影响(中性) → 冲击(来势猛,重) → 破坏(后果严重)
    • 希望类:希望(普通) → 期望(期待高) → 渴望(需求迫切)
    • 困难类:步履维艰(仍在前进) → 寸步难行(无法前进) → 一筹莫展(没办法)

掌握好词语的“度”,是言语理解能力进阶的关键一步。希望同学们在练习中多体会、多总结,做到用词精准,表达得体。

上岸学堂小程序二维码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上岸小助手二维码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