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确定尾句

语句排序题 - 如何快速确定尾句

在语句排序题中,找到结尾的句子就像是给故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一个好的结尾能让整个文段的逻辑瞬间清晰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快速、准确地锁定尾句。

一、核心概念:尾句长什么样?

想象一下你和朋友们讨论周末去哪里玩。讨论了一大圈,最后总得有个人出来总结一下,或者提出个具体方案吧?这个“总结”或“方案”就是尾句。

通常来说,尾句有三种核心功能:

1. 总结结论

这是最常见的尾句类型。当文段前面摆事实、讲道理、分析了一堆现象之后,最后需要一个句子来收尾,得出一个最终的结论。

  • 标志词因此、所以、总之、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看来、总而言之
  • 生活化举例

    我们讨论了烧烤(太热)、游泳(太远)、看电影(没好片)几种选择。 “所以,我们还是去逛商场吧。” 这句话就是对前面所有讨论的总结,是最终的决定。

2. 提出对策

当文段描述了一个问题或一种不理想的现状时,结尾往往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

  • 标志词应该、需要、必须、务必、关键在于、呼吁、建议
  • 生活化举例

    “周末天气预报说有暴雨,而且路上可能会堵车。” “看来我们需要提前出门,并且带上雨具。” 这句话就是针对“暴雨”和“堵车”这两个问题提出的具体对策。

3. 展望未来

有些文段在分析完现状后,会畅想一下未来的发展趋势或美好愿景。

  • 标志词未来、将会、有望、必将、展望
  • 生活化举例

    “我们团队这个项目做得非常成功,老板很满意,客户也追加了投资。” 未来,我们有望接到更多类似的大项目。” 这句话就是基于当前的好形势,对未来的发展做出的积极展望。

易错点:哪些句子肯定不是尾句?

  1. 关联词的后半部分:像“因为...”、“虽然...”、“尽管...”这类词,后面必须有内容来承接,自己撑不起一个结尾。
  2. 例证或分析句:以“例如”、“比如”开头的句子,明显是为某个观点服务的,不可能作为全文的收束。
  3. 指代不明的句子:句子里的“这”、“其”、“他”如果指代的内容不明确,或者需要后文来解释,那它就不能做尾句。

二、真题讲解

通过真题来感受一下“尾句确定法”在实战中的威力。

主题1:现象分析与对策提出

例1:(2024联考) ① 官员财产公开问题,社会上已有基本共识
② 但对于如何公开,以及公开到什么程度,目前尚未形成共识
③ 有人认为,所有公务员的财产都应该毫无保留地公开,这其实是一种误区
④ 比如,有人提出,如果官员财产公开不注重保护隐私,就可能被恶意利用,甚至威胁到官员的人身安全
⑤ 这种冷静、客观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⑥ 所以,我们既要坚定地推进官员财产公开,又需要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如何公开”这一复杂问题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⑤②⑥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②①③④⑤⑥

主题2:现象描述与结论升华

例2:(2020江苏) ① “不同”“多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 中国古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③ 如果强求一律,必将导致文明的僵化和衰落
④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⑤ 各国都必须立足自身国情,建设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⑥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土壤,是特定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都凝结着宝贵的精神财富

A. ②①③⑥④⑤
B. ⑥②④①③⑤
C. ①④⑥②③⑤
D. ④⑥②①③⑤


三、技巧总结

  1. 优先使用“尾句排除法”:拿到题目,先看选项的最后一个句子。如果某个选项的尾句是“比如...”、“因为...”,或者明显只是在分析过程中的一环,那么这个选项大概率是错的,可以直接排除,缩小选择范围。
  2. 寻找标志词,锁定候选尾句:重点关注含有总结词(因此、所以)、对策词(应该、需要)或展望词(未来、将会)的句子。这些句子成为尾句的可能性极高。
  3. 验证行文逻辑:确定了候选尾句后,不要急于下结论。把它代入文段,通读一遍,看整个逻辑是否通顺。常见的逻辑脉络有:
    • 现象/问题 → 分析/原因 → 结论/对策
    • 观点提出 → 举例论证/反面论证 → 重申观点/升华观点
    • 背景引入 → 核心话题 → 分点阐述 → 总结收尾

掌握了确定尾句的技巧,就等于在语句排序题中找到了一个强大的突破口,能够帮你快速理清思路,直击正确答案。

上岸学堂小程序二维码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上岸小助手二维码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