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关系
语法关系是类比推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考点,它考查的是词与词之间在句子结构中扮演的角色。很多同学看到语法就头疼,觉得复杂难懂。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核心的几种关系,并且学会用最简单的方法——“造句子”,就能轻松解决大部分题目。
一、核心概念
我们日常说话、写文章,都离不开基本的语法结构。公务员考试中的语法关系,主要就是围绕以下五种最核心、最常见的关系展开。
1. 主谓关系
- 定义: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谓语是主语发出的动作或呈现的状态。简单说,就是“谁/什么” + “怎么样/干什么了”。
- 生活化举例:
- “太阳升起”:这里“太阳”是主语,是发出“升起”这个动作的东西;“升起”是谓语,说明太阳干什么了。
- “政策调整”:“政策”是主语,“调整”是谓语,说明政策怎么样了。
- 验证方法:把两个词连起来,看能不能形成一句通顺的话,描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状态。例如题干给出“蝴蝶:飞舞”,我们连成“蝴蝶飞舞”,通顺,符合主谓关系。
2. 动宾关系
- 定义:动词是动作,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或对象。简单说,就是“干什么” + “对象是谁/什么”。
- 生活化举例:
- “打开窗户”:“打开”是一个动作(动词),这个动作施加给了谁?施加给了“窗户”(宾语)。
- “解决问题”:“解决”是动词,“问题”是宾语。
- 验证方法:将词语顺序颠倒或直接组合,看是否能形成“动词+名词”的结构。例如题干给出“撰写:文章”,我们可以说“撰写文章”,通顺,符合动宾关系。
- 易错点:注意动词和宾语的搭配是否合乎逻辑。比如“学习:热情”,我们不能说“学习热情”,但可以说“激发热情”,所以“学习”和“热情”不构成动宾关系。
3. 偏正关系
- 定义:一个词修饰或限制另一个词。就像给一个东西加上形容词或给一个动作加上副词,让它的描述更具体。它分为两种:
- 定中结构:形容词修饰名词,通常可以加“的”。例如:“美丽的风景”。
- 状中结构:副词修饰动词,通常可以加“地”。例如:“热烈地欢迎”。
- 生活化举例:
- “新鲜空气”:“新鲜的空气”,是定中结构。
- “迅速响应”:“迅速地响应”,是状中结构。
- 验证方法:在两个词中间尝试加入“的”或“地”,看句子是否通顺。
4. 主宾关系
- 定义:一个词是主语,另一个词是宾语,它们之间缺少一个动词(谓语)来连接。
- 生活化举例:
- “医生:病人”:这两个词单独看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但我们可以在中间加上动词“治疗”,变成“医生治疗病人”。这里“医生”是主语,“病人”是宾语。
- “学生:知识”:我们可以说“学生学习知识”。“学生”是主语,“知识”是宾语。
- 验证方法:在两个词中间加入一个合适的动词,看是否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主谓宾句子。
5. 并列关系
- 定义:两个词的词性相同,地位平等,意思相近、相反或相关。
- 生活化举例:
- “兄弟姐妹”:“兄弟”和“姐妹”都是名词,地位平等。
- “学习与工作”:“学习”和“工作”都是动词,由“与”连接。
- “黑白”:颜色词并列,语义相反。
- 验证方法:看两个词是否属于同一类别,并且经常可以互换位置或用“和”、“与”等连词连接。
二、真题讲解
掌握了基本概念,我们来看看在实战中如何运用。
主题1:主谓关系与动宾关系的辨析
题目:居住:居民
- A. 继承:继承人
- B. 吝啬:守财奴
- C. 顺从:独裁者
- D. 乞讨:流浪者
主题2:复合语法结构——主谓宾与主谓
题目:蜘蛛:织网:爬行
- A. 蚕:破蛹:吐丝
- B. 蜜蜂:酿蜜:飞行
- C. 夜莺:筑巢:歌唱
- D. 猎豹:奔跑:捕食
主题3:动宾关系与语义色彩
题目:清除 之于 ( ) 相当于 拔除 之于 ( )
- A. 垃圾 — 暗堡
- B. 腐败 — 毒瘤
- C. 路障 — 青苗
- D. 积弊 — 垂柳
主题4:并列动宾关系与时序
题目:设计:发放:问卷
- A. 播放:快进:磁带
- B. 制定:执行:政策
- C. 复制:修改:文字
- D. 预习:复习:考试
主题5:并列关系与内部结构
题目:清风∶朗月
- A. 钢墙∶铁壁
- B. 斗转∶星移
- C. 惊涛∶骇浪
- D. 高山∶流水
主题6:场所、对象与动作的复合关系
题目:电影院:影片:放映
- A. 图书馆:资料:查阅
- B. 下水道:地漏:排水
- C. 传染病:疫苗:防疫
- D. 朋友圈:微信:聊天
主题7:并列动宾短语
题目: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
- A. 清谈客:奋斗者:泥菩萨
- B. 勤思考:爱劳动:学习好
- C. 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
- D. 有政治:有形象:有人格
三、技巧总结
- 造句是核心:面对任何一组词,首先尝试用它们造一个最简单、最通顺的句子。这是判断语法关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遵循“能不加字就不加字,必须加字时,加最少的字”的原则。
- 先抓主干,再看细节:首先确定词语之间的核心语法关系(主谓、动宾等)。如果多个选项都符合这个主干关系,再深入挖掘二级辨析点,如语义色彩(褒义/贬义)、词语属性(抽象/具体)、逻辑关系(因果/条件)等。
- 拆分复合结构:对于“A:B:C”形式的三词题目,要分别判断A与B、A与C、甚至B与C之间的关系,然后寻找结构最相似的选项。
- 注意词性搭配:动词要有合理的宾语,形容词要有合适的修饰对象。不合逻辑的搭配是常见的陷阱,比如“学习热情”、“拔除青苗”等。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大家对语法关系这个考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多加练习,将这些方法内化于心,考场上就能做到快速反应、准确判断。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