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
数学模型
溶液问题

溶液问题

溶液问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数量关系模块的常见题型。这类问题看似复杂,但只要掌握了核心概念和解题技巧,就能够轻松应对。本章将带你深入理解溶液问题的本质,并通过实例讲解,助你掌握高效的解题方法。

一、核心概念

1. 基本概念:溶质、溶剂与溶液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以一杯蜂蜜水为例。

  •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在我们的例子中,就是蜂蜜
  • 溶剂: 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在这个例子中,就是。在行测题目中,溶剂通常是水。
  • 溶液: 溶质和溶剂混合后形成的均匀混合物。也就是整杯蜂蜜水

这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非常简单:

溶液=溶质+溶剂\text{溶液} = \text{溶质} + \text{溶剂}

2. 核心概念:浓度

浓度是衡量溶液中溶质含量的重要指标。

  • 浓度: 溶质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

  • 计算公式:

    浓度=溶质溶液×100%\text{浓度} = \frac{\text{溶质}}{\text{溶液}} \times 100\%

    展开后也可以写成:

    浓度=溶质溶质+溶剂×100%\text{浓度} = \frac{\text{溶质}}{\text{溶质} + \text{溶剂}} \times 100\%
易错点:计算浓度时,分母是"溶液"质量,而不是"溶剂"质量。

3. 核心工具: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解决两种溶液混合问题的"神器"。它可以将复杂的比例计算转化为简单的交叉相乘。

(1) 公式推导

假设我们有两杯不同浓度的咖啡,要混合成一杯新咖啡。

  • A咖啡: 质量为 mAm_A,浓度为 cAc_A
  • B咖啡: 质量为 mBm_B,浓度为 cBc_B
  • 混合咖啡: 混合后得到的总质量为 mA+mBm_A + m_B,新浓度为 rr

根据"混合前后溶质总质量不变"的原则,我们可以列出以下等式:

mAcA+mBcB=(mA+mB)rm_A \cdot c_A + m_B \cdot c_B = (m_A + m_B) \cdot r

现在,我们对这个等式进行变形,来推导出十字交叉法的公式:

mAcA+mBcB=mAr+mBrm_A \cdot c_A + m_B \cdot c_B = m_A \cdot r + m_B \cdot r mAcAmAr=mBrmBcBm_A \cdot c_A - m_A \cdot r = m_B \cdot r - m_B \cdot c_B mA(cAr)=mB(rcB)m_A (c_A - r) = m_B (r - c_B)

整理后得到比例关系:

mAmB=rcBcAr\frac{m_A}{m_B} = \frac{r - c_B}{c_A - r}

(2) 图示与口诀

这个比例关系可以形象地用一个图来表示,这就是"十字交叉法"名字的由来。

使用口诀:

  1. 左边写部分: 将两种溶液的浓度 cAc_AcBc_B 写在左边。
  2. 中间写混合: 将混合后的浓度 rr 写在中间。
  3. 交叉相减取绝对值: cAc_Arr 的差值写在右下角,cBc_Brr 的差值写在右上角。
  4. 右边成比例: 右边的两个差值之比,就是两种溶液的质量之比。
关键:混合浓度 rr 的值一定介于两种初始浓度 cAc_AcBc_B 之间。

二、真题讲解

基础混合问题

例题1 某饮料店有纯果汁(即浓度为100%)10千克,浓度为30%的浓缩还原果汁20千克。若取纯果汁、浓缩还原果汁各10千克倒入10千克纯净水中,再倒入10千克的浓缩还原果汁,则得到的果汁浓度为:

  • A.40%
  • B.37.5%
  • C.35%
  • D.30%

基础稀释问题

例题2 一次化学实验中,稀释一定量的盐水,在此盐水中加入100g水后,其浓度变为原来的80%,则原盐水质量为:

  • A. 200g
  • B. 300g
  • C. 400g
  • D. 500g

蒸发稀释问题

例题3 某工厂有一桶质量为100kg、浓度为10%的盐水,经过蒸发水分后,浓度变为12%。若再蒸发同样多的水分,则盐水的浓度为:

  • A. 13%
  • B. 15%
  • C. 16%
  • D. 18%

十字交叉法应用

例题4 有甲、乙两瓶盐水,其浓度分别为16%和25%,质量分别为600克和240克。若向这两瓶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使它们的浓度相同,则需要向这两瓶盐水中分别加入的水量为:

  • A. 320克
  • B. 360克
  • C. 370克
  • D. 377克

多种溶液混合问题

例题5 有三种浓度分别为30%、50%、80%的酒精溶液。现在要用这三种溶液调配出150克浓度为60%的酒精溶液,要求每种溶液至少用30克,问80%的溶液最多使用多少克?

  • A. 70
  • B. 72
  • C. 78
  • D. 90

反复稀释问题

例题6 现有一容器,装有100克浓度为75%的盐水,从中倒出40克盐水后,再加入40克纯净水,如此反复三次。问此时盐水的浓度是:

  • A. 16.20%
  • B. 9%
  • C. 1.62%
  • D. 0.90%

等量交换问题

例题7 甲容器中有浓度为20%的盐水300克,乙容器中有浓度为50%的盐水600克。现从甲容器中倒出一部分盐水到乙容器中,同时从乙容器中倒出等量的盐水到甲容器中。操作后,两容器中盐水的浓度相等。问从甲容器中倒出的盐水质量为多少克?

  • A. 100克
  • B. 120克
  • C. 150克
  • D. 180克

多次混合问题

例题8 现有浓度为70%的盐水100克。从中倒出40克,再加入40克浓度为20%的盐水,如此操作共5次后,问盐水的浓度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 A. 低于23%
  • B. 在23%到25%之间
  • C. 在25%到27%之间
  • D. 高于27%

例题9 甲瓶中有50克浓度为80%的溶液,加水50克混合后倒出40克至空瓶乙中;再往甲瓶中加水40克,混合后又倒出40克至乙瓶中。最终乙瓶中溶液的浓度是:

  • A. 38%
  • B. 32%
  • C. 26%
  • D. 20%

三、技巧总结

在处理溶液问题时,记住以下核心原则和技巧,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1. 核心原则:抓住不变量

溶液问题的核心在于"混合与稀释",在这些变化过程中,总有一个量是保持不变的。

  • 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
  • 蒸发水分:溶质的质量不变。
  • 加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
  • 混合溶液:混合前后,总的溶质质量和总的溶剂质量分别不变。
  • 等量交换:两个容器的溶液总量分别不变。

2. 各类题型解题要点

(1) 蒸发稀释型

  • 特征:蒸发溶剂(水),溶质质量不变,浓度增加
  • 方法
    • 赋值溶质为浓度公倍数(快速法)
    • 根据溶质守恒列等式(常规法)
  • 公式溶质质量=原溶液质量×原浓度=新溶液质量×新浓度\text{溶质质量} = \text{原溶液质量} \times \text{原浓度} = \text{新溶液质量} \times \text{新浓度}

(2) 溶液混合型

  • 特征:两种以上溶液混合成新浓度
  • 方法
    • 两种溶液:十字交叉法(最快)
    • 多种溶液:方程法或特值法
  • 十字交叉法适用条件:已知两种溶液浓度和混合后浓度,求质量比

(3) 反复稀释型

  • 特征:倒出部分溶液后加水补满,重复多次
  • 公式最终浓度=原浓度×(1倒出比例)n\text{最终浓度} = \text{原浓度} \times (1-\text{倒出比例})^n
  • 推导:每次剩余溶质比例为(1倒出比例)(1-\text{倒出比例})
  • 应用:当倒出比例和操作次数确定时,可直接套用公式

(4) 等量交换型

  • 特征:两溶液等质量交换后浓度相同
  • 方法:方程法(设交换质量为未知数)
  • 最终浓度M1×c1+M2×c2M1+M2\frac{M_1 \times c_1 + M_2 \times c_2}{M_1 + M_2}(其中M1M_1M2M_2为两容器质量,c1c_1c2c_2为初始浓度)

3. 解题口诀(升级版)

加糖水不变,加水糖不变; 蒸发水减少,溶质仍不变; 抓住不变量,不变应万变; 两两混合十字交,多次稀释有公式; 等量交换找平衡,特值方程加比例!

4. 方法选择指南

  • 方程法:万能方法,思路直接,适用于所有题型
  • 十字交叉法:专用于两种溶液混合,速度最快
  • 特值法/赋值法:适用于有特殊数值关系的题目
  • 公式法:适用于反复稀释等有规律的操作

5. 常见易错点

  • 混淆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
  • 计算浓度时分母用错(应该是溶液质量,不是溶剂质量)
  • 多次操作时没有按步骤逐一计算
  • 十字交叉法应用条件不当(仅适用于两种溶液混合)

通过对这些概念、技巧和典型题型的深入理解和反复练习,相信你一定能全面攻克溶液问题!

上岸学堂小程序二维码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上岸小助手二维码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