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词的辨析-词义侧重

词义辨析 - 词义侧重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逻辑填空部分,词义辨析是重中之重,而“词义侧重”又是辨析中最核心、最常见的考点。很多词语看似意思相近,但在具体使用时,其强调的重点、适用的对象、感情色彩等方面都存在细微的差别。精准把握这些“侧重点”,是考生在考场上脱颖而出的关键。

一、核心概念:什么是词义侧重?

所谓“词义侧重”,指的是一组近义词虽然基本意思相近,但在表达时各有侧重,强调的语义点不同。就像我们拍照,虽然拍的是同一个人,但一个用了广角镜头,重在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一个用了长焦镜头,重在表现人物的面部细节。

举个身边的例子:

我们都有“度过”和“渡过”这两个词的使用经历。

  • “度过”:通常与时间相关。比如,我们说“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度过艰难的岁月”。它的侧重点在于时间的流逝。
  • “渡过”:通常与空间或具体的难关相关。比如,“渡过长江”、“渡过难关”。它的侧重点在于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或者从一个困境到顺利的状态,强调“克服”的过程。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就能明白,选择哪个词,取决于我们想表达的“侧重点”到底是什么。

二、真题讲解与辨析方法

要准确把握词义侧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并通过真题来加深理解。

维度一:侧重“行为动作” vs “结果状态”

有些词侧重于描述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而另一些词则侧重于描述这个行为已经完成或达到的静态结果。

  • 行为动作类:强调过程,如“破除”、“解除”。
  • 结果状态类:强调结果,如“怒放”、“绽放”。

例题 1:行为动作辨析

尽管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但迫在眉睫,不容 ______。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对立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环境的 ______ 能力为基础;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推脱 承受 抑制
B. 推脱 承载 制约
C. 推托 承受 抑制
D. 推托 承载 制约

维度二:侧重“适用对象”不同

不同的词语有其特定的“服务对象”,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有的适用于具体事物,有的适用于抽象事物。

词语侧重适用对象示例
约束自我或内部的限制,强调自律自我约束、道德约束
制约外部力量的限制,强调客观条件制度制约、相互制约
传颂事迹、功德等抽象、值得赞扬的事传颂英雄事迹
传诵诗文、名声等具体、可诵读的作品传诵千古名篇

例题 2:适用对象辨析

有些海蚀洞的“天花板”上还有个大窟窿,阳光照进来,就像罗马的万神殿一样,这可能是因为顶部岩石本身质地脆弱,更易被 ______。也可能是海水挤入岩石裂隙时,原本在里面的空气被压缩,水填满洞隙下方,压缩空气便 ______ 洞顶,直至将洞顶击穿,形成天窗。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腐蚀 入侵
B. 侵蚀 冲击
C. 侵袭 攻击
D. 腐化 充盈

维度三:侧重“程度与范围”不同

一组近义词可能在语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上存在差异。

  • 语义轻重:“质疑” vs “质问”(前者轻,后者重);“希望” vs “渴望”(前者轻,后者重)。
  • 范围大小:“广泛” vs “普遍”(前者强调范围广,后者强调出现的频率高)。

例题 3:程度轻重辨析

我国多地正 ______ 以企业纳税情况为重要参考,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______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状况,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尝试 缓和
B. 尝试 缓解
C. 试图 缓解
D. 试图 缓和

维度四:侧重“色彩与语体”不同

  • 感情色彩:词语分为褒义、贬义、中性。如“殚精竭虑”(褒义)和“处心积虑”(贬义)。
  • 语体风格: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如“商榷”(书面语)和“商量”(口语)。

例题 4:色彩语体辨析

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______ 诚实温和。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品行
B. 品性

三、技巧总结

面对词义侧重的题目,我们可以牢记以下两大核心技巧:

  1. 拆字组词法

    • 将词语拆开,分析构成这个词的每个字的含义,找到那个体现“侧重”的关键字。
    • 例如:“品行”重在“行”(行为),“品性”重在“性”(性格)。“渡过”重在“渡”(横越水面),“度过”重在“度”(计量时间)。
  2. 搭配语境法

    • 将词语放回原文,分析它与前后文的搭配关系。
    • 看搭配对象:是人还是物?是抽象还是具体?
    • 看感情色彩:整个文段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 看语体风格:是正式的书面语还是轻松的口语?
    • 看逻辑关系:词语所体现的动作、状态、程度是否符合文段的逻辑?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大量的练习,掌握词义侧重的辨析方法,将极大地提升考生在逻辑填空部分的得分能力。


更多真题巩固

例题 5:法律规范与客观限制辨析

(2022年深圳市考)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个人信息保护是数字经济和社会治理的底线,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一大使命就是划出行为边界,引导并 ______ 政府和市场主体,使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______ ,令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能够得到法律惩处,为个人信息保护创造稳定可预期的常态化局面。

A. 约束 有章可循
B. 约束 有据可查
C. 制约 有章可循
D. 制约 有据可查

例题 6:时间节点词辨析

(2018年辽宁省考)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国自然资源统一 ______ 登记试点取得积极进展。______ 2018年10月,12个省份、32个试点区域共划定自然资源登记单元1191个,此项登记总面积186727平方公里,并对国家公园、湿地、水流、矿产等资源进行了进一步登记试点。

A. 物权 截止
B. 确权 截至
C. 保护 至此
D. 确认 截自

例题 7:内心感受与外部经历辨析

(2022年深圳市考) 他深知沦落江湖的艺人的 ______ 和痛苦,他是带着深厚的挚爱和同情来 ______ 这两个受着生活重压的小人物的。

A. 心酸 刻画
B. 心酸 描绘
C. 辛酸 刻画
D. 辛酸 描绘

例题 8:宏观趋势与目标设定辨析

(2024年河北省考) 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是 ______ 生态环境发展趋势、推动经济方式升级的迫切需要。______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需要将长期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纳入美丽中国建设总体框架……

A. 顺乎 确定
B. 符合 实现
C. 顺应 锚定
D. 适应 明确

上岸学堂小程序二维码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上岸小助手二维码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