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语境分析-并列关系

语境分析:并列关系

在逻辑填空中,理解句子或段落内部的逻辑关系是解题的钥匙。其中,并列关系是最常见也最基础的一种。掌握了它,你就等于掌握了逻辑填空的“半壁江山”。

一、核心概念

什么是并列关系?

想象一下你在向朋友介绍你的午餐:“今天中午食堂的菜色香味俱全!” 在这里,“色”(菜品的颜色)、“香”(菜品的香气)、“味”(菜品的味道)就是三个并列的元素,它们从不同方面共同描述“菜品”这个主题,彼此地位平等。

在言语理解中,并列关系指的就是句子中的词、短语或分句在结构和意义上处于一种平等、并行的位置,它们共同服务于一个中心意思。

并列关系的类型

我们可以将并列关系细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

1. 同义并列

指前后文的词语或分句意思相近、相似,或者论述方向一致,感情色彩相同。

  • 生活例子:“他这个人做事既认真,又负责。”——“认真”和“负责”都是夸他工作态度好的。
  • 标志词
    • 关联词:和、与、以及、并且、而且、同时、此外、另外等。
    • 标点符号:顿号(、)、分号(;)、逗号(,)。
  • 易错点:仅仅形式上并列(比如都是成语),但意思或感情色彩不一致,是常见的命题陷阱。

2. 反义并列

指前后文的词语或分句意思相反或相对,形成对比。

  • 生活例子:“这次考试他考得好,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实力。”——“运气”和“实力”形成对比,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 标志词: 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不同的是、而、却;或者词语本身就包含对比(如“过去…现在…”)。
  • 易错点:容易忽略“而”“却”这类转折词的对比意味,将其误判为同义并列。

3. 选择并列

指提供两种或多种可能性,让从中选择其一。

  • 生活例子:“周末你要么去图书馆,要么去健身房,总得选一个。”
  • 标志词: 或者、或、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二、真题讲解

主题一:同义并列 - 标志词“和”

例1: 红色文化遗产与古代文化遗产一样,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______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也同样需要积极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绝不能因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______,而忽视其应有的价值。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举足轻重 时代感
B. 不可或缺 表现力
C. 弥足珍贵 历史感
D. 屈指可数 竞争力

主题二:同义并列 - 标志“顿号”与逻辑顺承

例2: 这些案犯私自印制已注册商标以及____、____、____假冒商品的行为均已构成犯罪。

A. 运输 销售 制作
B. 销售 运输 制作
C. 制作 运输 销售
D. 制作 销售 运输

主题三:反义并列 - 标志词“反之”

例3: 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长大了就会更平等地对待人和事,反之,从小就生活在____的训导或者宠物般的溺爱中,就很难养成健康的人格,容易变得____,甚至容易走极端。

A. 盛气凌人 平庸
B. 吹毛求疵 固执
C. 唠唠叨叨 偏激
D. 居高临下 偏执

三、技巧总结

在考场上遇到逻辑填空题,如何快速识别并利用并列关系?记住以下“三步走”战略:

  1. 第一步:抓标志

    • 找关联词:迅速扫描题干,寻找“和”“与”“或”“不是…而是…”等标志性关联词。
    • 看标点:高度关注顿号(、)、分号(;)和逗号(,),它们是并列关系最直观的体现。
    • 析句式:注意观察是否存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分句,它们往往构成并列。
  2. 第二步:辨关系

    • 明确这是同义并列反义并列还是选择并列
    • 同向(同义)就找近义词或色彩一致的词。
    • 反向(反义)就找反义词或色彩相反的词。
    • 选择就找能构成选择关系的词。
  3. 第三步:定答案

    • 语义筛选:根据判定的逻辑关系,排除掉明显不符合语义要求的选项。
    • 色彩筛选特别注意感情色彩! 褒义、贬义、中性必须对应一致(同义并列)或相反(反义并列)。
    • 逻辑筛选:对于描述流程、步骤的并列关系,要理清内部的先后逻辑顺序。
    • 搭配筛选:将选定的词语代入原文,检查是否搭配得当,语感是否通顺。

主题四:排比句式中的并列

例4 (2025年天津市考):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担负着推进改革的重要职责。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        ,铲除顽瘴痼疾不        ,应对风险挑战不        ,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A. 回避 含糊 退缩
B. 放弃 姑息 气馁
C. 推诿 迟疑 妥协
D. 畏惧 宽纵 懈怠

主题五:正反对比中的并列

例5 (2020年湖南省考): 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一个民族有无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就能凝心聚力、            ,各项事业就会             ;忽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只会             、消极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A. 奋发图强 一日千里 一盘散沙
B. 精神振奋 兴旺发达 人心涣散
C. 聚精会神 繁荣昌盛 离心离德
D. 精神抖擞 蒸蒸日上 分崩离析

主题六:反义并列 - 隐含的对比

例6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从长远看,保护个人信息,并不是把信息数据与互联网经济        开来,而是应当探讨如何在必要、合理、合规的基础上,实现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共赢。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如何在海量个人信息中        敏感信息、利用好其他可用信息,对发展信息产业、平衡数据应用与用户权益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A. 独立 屏蔽
B. 分离 甄别
C. 区别 剔除
D. 隔绝 剥离

上岸学堂小程序二维码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上岸小助手二维码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