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中心理解题-主题词

中心理解题 - 主题词

在行测言语理解的片段阅读中,中心理解题是“常客”也是“高地”。想要快速准确地锁定答案,掌握“主题词”这一核心利器至关重要。主题词就像一篇文章的“主角”,所有的情节都围绕它展开。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文段的“灵魂”。

一、核心概念

1. 什么是主题词?

主题词,顾名思义,就是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或论述对象。它可能是一个人、一个物、一个概念或一个现象。在阅读时,你会发现作者的笔墨总是不自觉地倾向于它,反复提及、解释说明或深入探讨。

简单来说,如果把文段比作一场电影,主题词就是当之无愧的“男一号/女一号”。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如今,‘奶茶文化’在年轻人中蔚然成风。无论是逛街、看电影还是工作日下午,手里捧着一杯奶茶似乎成了标配。这种饮品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甜美的口感,更在于它提供的情绪价值。对许多人来说,喝奶茶是一种解压方式,是繁忙生活中的一点‘甜’。当然,奶茶的高糖、高热量问题也备受关注,如何健康地享受这份快乐,是每个奶茶爱好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例子中,“奶茶” 就是绝对的主题词。整个段落从它的流行现象、魅力来源,再到健康问题,句句不离“奶茶”。因此,如果这是一道中心理解题,正确的答案选项里,必然要包含“奶茶”这个核心元素。

2. 主题词的三大特征

要快速在文段中定位主题词,可以关注它的三个显著特征:

  • 高频出现:主题词通常会在文段中不止一次地出现。反复强调,就是为了让你注意到它的核心地位。
  • 话题一致:文段中的各个分句,虽然表达的角度不同,但最终都会指向同一个核心话题,即主题词。
  • 解释说明:文段中常常会有对主题词进行定义、举例、阐述功能的句子,这些都是定位主题词的明确线索。

二、真题讲解

主题:识别方法类

例1:(2023北京)古时候手工制造皮纸,经过泡、蒸、煮、沤这几个环节后,仍然有些老树皮难以去除,总会在造纸的纸浆里留有一些残痕。在抄纸的时候,这些残留物还是浮在纸面上。没有一部书是完全找不出这种痕迹的。假如在看书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没有捣碎的桑树皮,甚至可以清楚看到它的颜色,就可以判断这是皮纸。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A. 古代造纸的流程
  • B. 皮纸的独特原料
  • C. 鉴定皮纸的方法
  • D. 手工造纸的优势

主题:学术概念介绍类

例2:(2023国考)火山灰是指火山爆炸性喷发形成的,直径小于2毫米的喷发碎屑。在爆炸性火山活动中,围岩和岩浆被炸碎成细小的颗粒,形成火山灰。火山灰从火山口喷发到大气中,经过大气搬运再沉降到各类环境中,整个过程通常只有数年,从地质时间尺度来看,几乎只是瞬间。所以在各种地质记录中,火山灰是一种高精度的绝对时间标志层。火山灰年代学正是利用地质记录中的火山灰层来确定地质年代的科学,该学科可以解决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比如大型火山喷发事件与气候变化、人类演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气候快速变化的区域差异等。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A. 火山灰的形成过程与主要特点
  • B. 火山灰年代学的研究思路和价值
  • C. 火山灰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状态
  • D. 火山喷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主题:观点影响类

例3:(2023联考)黄色与红色一样,是中华民族偏爱的颜色。在与“五行说”相对应的“五色论”里,黄色代表土,居于四方的中央。东汉的儒家为了抬高君权,突出了“五行”和“五方”中“土居中央”的观点,把土说成是一切元素的根本,因此中央是至高无上的,这也极大地提高了黄色的地位。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也接受了这一说法,把黄色定为正色之首,随后的隋、唐王朝都加以效仿。从唐代起,正黄色成为皇室的专用色,滥用即会获罪。时隔千年,虽然黄色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但金黄色那高贵庄严的气质依然存在。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分析中华民族偏爱黄色的原因
  • B. 追溯土居中央观念的形成历史
  • C. 探讨颜色与五行观念的内在渊源
  • D. 强调皇权观念对色彩文化的影响

主题:限制条件分析类

例4:(2023浙江)研究人员介绍,来源于化脓链球菌的Cas9核酸酶现已广泛应用于水稻基因组编辑,有效促进了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进程。Cas9在进行基因组编辑的过程中需要识别、结合一段位于编辑位点靶DNA序列末端的保守NGG序列(该保守序列被称为PAM识别序列,N为碱基A/T/G/C中任意一种)。PAM识别序列的存在极大限制了Cas9在基因组范围内的打靶序列选择,尤其在进行单碱基编辑替换时,由于待编辑靶碱基位置是固定的,周边若无NGG序列的话,基本无法进行靶碱基的编辑替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PAM识别序列的特点和作用
  • B. Cas9基因编辑方法的特殊性
  • C. Cas9对水稻基因组编辑的重要性
  • D. PAM识别序列对Cas9基因组编辑时的影响

主题:总分结构类

例5:(2023甘肃)亿万年前的超新星爆发产生的星云会孕育下一颗恒星,就像盘古开天地的传说一样。星云中重的元素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核心,有的核心越聚越大,最终形成新的恒星;小的核心围着恒星旋转就形成了行星,星星们就这样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星系,就像我们熟知的太阳系一样。同时,超新星爆发喷射出的高能粒子,还会为它所到达的平静的星云带来波澜和扰动,加速星云汇聚的速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太阳系源于一颗超新星的爆发
  • B. 重元素的汇聚形成了恒星和行星
  • C. 宇宙源于亿万年前的超新星爆发
  • D. 超新星爆发产生孕育恒星的星云

三、技巧总结

  1. 找准主角(主题词)是前提:阅读时,心中要有一个问题:“这段话到底在说谁/说什么?”。通过高频词、核心概念词快速锁定。

  2. 抓关键句,洞察作者意图:文段的开头结尾、转折词(如“但是”“然而”“实际上”)之后、以及结论性引导词(如“因此”“可见”)之后的句子,往往是作者观点所在,也是主题词属性的“揭秘”之处。

  3. 警惕“偷换主角”与“以偏概全”

    • 偷换主角:错误选项可能会引入一个与主题词相关但并非核心的概念,企图混淆视听(如例2中的A选项)。
    • 以偏概全:错误选项可能只抓住了文段的某个细节或铺垫部分,而忽略了文段的最终落脚点(如例3中的B、C选项)。
  4. 关注“关系”,理清逻辑:当文段出现两个或以上核心概念时(如例4),解题的关键就变成了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并列”、“转折”还是“影响与被影响”?正确答案往往就是对这种核心关系的精准概括。

上岸学堂小程序二维码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上岸小助手二维码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