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语句填空题-横线在开头

语句填空题 - 横线在开头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语句填空题是一种常见但又容易失分的题型。其中,当横线出现在文段开头时,对考生的宏观把握能力和逻辑起点判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题目做对了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做错了则可能影响整个言语部分的答题节奏。

核心概念

当一句话被放在文段的开头时,它通常扮演着“定调子”和“指方向”的角色。我们可以将其核心功能理解为两种:总领全文引出话题

1. 总领全文

这就像一部电影的预告片,虽然简短,但它会告诉你整个故事的核心是什么。在文段中,首句如果是总领全文,那么后面的内容就是对这个“预告”的详细解释、举例说明或者分点论述。

解题关键:寻找一个能够概括后文所有内容的观点句或中心句

生活实例

保持健康需要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入手。 从饮食上看,我们应该均衡摄入蛋白质、碳水和脂肪,多吃蔬菜水果;从运动上看,每周至少要进行三次有氧运动,并配合适当的力量训练。

这里的首句就总领了后文的“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是一个典型的总领句。

2. 引出话题

这种类型更像是书的标题或者章节名,它的作用是告诉你“我们接下来要聊什么了”。它不一定包含具体的观点,但会明确指出后文讨论的对象和范围。

解题关键:寻找一个能够引出后文核心讨论对象的句子,这个对象通常是后文语句的主语或高频词。

生活实例

近年来,城市里的宠物经济变得越来越火热。 不仅宠物食品和用品的销量逐年攀升,连宠物美容、宠物医疗甚至宠物摄影等新兴服务也应运而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这里的首句“宠物经济”就是一个话题,后文的所有内容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

解题三大原则

  1. 话题一致原则:首句的话题必须与后文的核心话题保持高度一致。可以看后文第一句的主语,或者看反复出现的词语来确定核心话题。
  2. 概括性原则:作为开篇句,必须有足够的高度和广度,不能是具体细节的描述。如果后文是并列了A、B、C三个方面,那么首句就应该是这三者的上位概念。
  3. 逻辑起点原则:首句是文章的开始,通常不能是结论性或总结性的句子。因此,看到含有“因此”、“所以”、“可见”、“总之”等词语的选项,可以优先排除。

真题讲解

主题一:总领全文 - 指出核心症结

例1:(2018国考) 农村孩子不易跃"龙门”,症结在于______。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年,教育投入越来越给力,但教育嫌贫爱富的现象依然存在,越是大城市和名校,投入越多,动辄花上亿元建设超级中学,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学校,而一些农村学校却成了被忽略的大多数,不少孩子仍在危房里上课,农村孩子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市。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再加上一些招生制度的影响,农村孩子难跟城里孩子比拼,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

A.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
B. 农村孩子上更好大学的机会少
C. 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
D. 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主题二:总领全文 - 解释现象原因

例2。陨星体冲入地球大气圈的速度各有不同,这取决于。如果它正对着地球运动,那么冲入的速度是最大的,可达到每秒70公里。这种迎面而来的陨星体,即使有几万或几十万吨重,也会在地球大气圈中被完全破坏。相反,“追赶"地球或被地球"追赶"的陨星体的冲入速度最小,每秒大约11公里,这种相对"慢"的陨星体的残体,就能到达地球表面,成为陨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陨星体在星际空间的运动方向
B. 陨星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和质量
C. 陨星体与地球大气圈的摩擦面积
D. 陨星体在星际空间中的初始速度

主题三:引出话题 - 提炼哲学思辨

例3:(2024国考) ______。我们不妨站在一个比较长的历史尺度来观察,传播史告诉我们,新媒体之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媒体。文字的书写对于结绳记事是新的,雕版印刷对于竹简抄写是新的。

A. 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背后
B.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 太阳底下无新事
D. 时间是变化的财富

主题四:引出话题 - 提出设问

例4:(2023甘肃) 为什么______?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地方分权尤其是财政包干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正向激励,由此也引发了一些地方的“一亩三分地”思维,政策取向更多考虑一地一域,而非站在全国角度通盘考虑。尤其是受唯GDP思维惯性影响,地方对能带动当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项目多有青睐,通过或明或暗的方式予以保护,造成了市场分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地方保护主义难以根除
B. 国内大循环仍存在堵点
C. 有些地方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
D. 地方保护范围主要在商品领域

主题五:总领全文 - 提出核心观点

例5:(2025浙江) ______,这是诗歌鉴赏和审美体验对诗歌创作提出的要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夫言情写景,贵有余不尽。然所谓有余不尽,如万绿丛中之着点红,作者举一隅而读者以三隅反。见点红而知嫣红姹紫正无限在。”诗作里的一点“红”,透露了春天的气息;读者在鉴赏中举一反三,自然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万紫千红的春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以简约含蓄为贵
B. 诗以言辞优美为贵
C. 诗以情感真挚为贵
D. 诗以浑然天成为贵

例6:(2022国考) ______。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既绵绵用力又集中发力,推动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B. 坚持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C.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D.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

主题六:引出话题 - 铺垫转折

例7:(2021新疆兵团) ______。可是,由于不能考驾照,一些超龄老年人纷纷选择老年代步车作为出行工具,反而带来新的安全隐患。首先,老年代步车的质量参差不齐,不少“三无产品”充斥其中,安全系数低。其次,老年人上路前没有经过专业驾驶技术培训,对各项交通法规更是一知半解,很容易造成交通违法行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开车是个技术活,能否申请驾照主要看当事人的身体情况
B.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普遍提高
C. 设置申请驾照年龄上限的初衷,是确保驾驶者的身体能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D. 老年人开车有自身的优势,小心谨慎、心态平和,遇到“斗气车”也不会去较劲儿

主题七:总领下文 - 总结并列分述

例8:(2025天津) ______。首先,机器学习在收集和分析数据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可以在室内部署传感器和智能电表,进行数据收集、监控、分析,以改善室内能源的利用。其次,人工智能技术与卫星相结合,可以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植被和森林覆盖情况,以及特定生态区域的外来(入侵)物种。最后,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空气净化器可以时刻记录空气质量和环境数据,发布污染警告。此外,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的特殊模型来收集和分析相关地区碳排放、噪声和空气污染的情况,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居民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以及产生精神压力和情绪焦虑的潜在风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可帮助人类应对科技挑战,促进创新突破
B. 产业转型升级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
C. 采用人工智能高科技应对环境挑战有着明显的优势
D. 科学家开发了用人工智能对抗城市污染的有效模型

例9:(2023广东)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______。一是必须加速由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清洁循环的集约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建立全产业链绿色化农业发展模式。二是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提高禽畜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以下句子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A. 必须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
B. 必须大力推进绿色循环农业发展
C. 必须充分利用科技研发促进农业生产
D. 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导向

主题八:承上启下 - 制造转折与对比

例10:(2020国考) 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室内栽培植物之一,绿萝几乎就是盆栽的代名词,______。绿萝这个物种早在1880年就被确认了,但是你很难想象,直到2004年,它的原产地才被确定为法属波利尼西亚社会群岛的莫雷阿岛。更为神秘的是,绿萝是一种过分矜持的植物,虽然它已经扩散到了全世界的热带地区,却只在1962年有过一次确切的开花记录,直到2016年,人们才发现了它开花的秘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唯一的遗憾就是绿萝从来不开花
B. 因为它非常适合人类的居住环境
C. 但它却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D. 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室内观叶植物

技巧总结

  1. 首抓后文核心:拿到题目,不要先看选项,而是快速浏览横线后面的1-2句话,迅速定位文段的核心话题词和论述方向。
  2. 判断首句功能:思考横线处需要的是一个“概括性观点”还是一个“话题性引子”。这决定了你是要找一个论断,还是要找一个名词或概念。
  3. 三“不”原则排除干扰
    • 不选太细节的:开篇句通常不涉及具体数据、例子或过程的描述。
    • 不选话题偏的:选项的话题必须与后文的核心话题词保持一致,不能偷换概念或扩大/缩小范围。
    • 不选做结论的:开篇句慎选含有“因此”、“所以”、“总之”等总结词的选项。
  4. 最终代入验证:把选出的答案代入原文,通读一遍,检查语意是否连贯,逻辑是否通顺,情感色彩是否一致。这是确保万无一失的最后一步。
上岸学堂小程序二维码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上岸小助手二维码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