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接语选择题

接语选择题

一、核心概念

接语选择题,提问方式通常为“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或者“由此可推知下文将要论述的是……”。这类题目的本质,是要求我们判断文章的下一步写作方向,确保上下文的逻辑连贯性话题一致性

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悬念”的揭晓过程。文段的结尾往往会抛出一个新的话题、概念、问题或是一个现象,就像电视剧一集结尾留下的“扣子”,吸引你继续看下去。而正确答案,就是下一集的预告。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你和朋友聊天,他说:“我最近发现了一个超赞的理财方法,彻底改变了我的财务状况。”

这时候,你最期待他接下来讲什么? A. 他上周看的电影情节。 (无关话题) B. 他以前的财务状况有多糟糕。 (已提及或背景信息) C. 这个理财方法具体是什么,如何操作。 (顺理成章的延续)

很显然,答案是 C。接语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此完全相同。你需要找到文段结尾的那个“扣子”,然后选择最能解开这个“扣子”的选项。这个“扣子”通常是文段的最后一句话,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真题讲解

主题1:尾句引出新概念

当文段的最后一句话提出了一个新的、尚未解释的概念时,下文最可能的就是对这个新概念进行详细的阐释和说明。

例1: 就好比古代中国的读书人绕不开《易经》一样,现代中国的读书人是避不开《红楼梦》的。所以,自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以来,中国现代各路"文化豪杰"在学有所成后都会在"红学"里一试身手,似乎不露一手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学问如何了得。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红楼梦》产生了一种"正典效应”。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重点介绍的是:

A.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B. 《红楼梦》的"正典效应"
C. 各路"文化豪杰"的"红学"成就
D. 现代中国的读书人避不开《红楼梦》的原因

例2:(2022国考) 科学家发现,人类基因组里除了与编码蛋白质有关的特异性DNA序列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重复DNA序列。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在同一人类个体的基因组中,这些序列有的重复几次,有的重复成千上万次;其中既有长达20万个碱基对的片段重复,也包括短的简单序列;重复的基本单位有时只有一个碱基,有时包含几个碱基。它们加起来甚至超过了人类基因组的一半。在过去,研究者认为这些重复序列不过是DNA复制过程中的副产物,然而随着认识的深入,他们开始意识到那些曾被认为是毫无用处的重复DNA序列,对基因表达和决定生物性状至关重要。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介绍:

A. 不同物种的重复DNA序列有何差异
B. DNA序列在重复的过程中遵循哪些规律
C. 特异性DNA序列在基因表达中所占的比例
D. 重复DNA序列如何影响生物基因表达

主题2:尾句引出问题/对策

当文段的最后一句话描述了一个问题或困境时,下文最可能的就是分析问题的原因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例3:(2024深圳) 以往探讨快递过度包装的时候,不少人习惯归咎于卖家,认为他们是过度包装的罪魁祸首,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对于卖家来说,层层叠叠、最终沦为垃圾的包装材料,都是他们用真金白银买回来的,过度包装不仅无法带来实质性收益,还会增添额外的成本。表面上看,快递过度包装是一个环保观念的问题,更深一层探究,其中折射出的是快递行业的内部管理问题:“野蛮快递”屡见不鲜,由于对快递运输环节不放心,商家希望以过度包装来取信消费者,消费者希望通过过度包装带来安慰,双方一拍即合,快递包装也因此越来越厚重。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续写的内容是:

A. 缓解快递过度包装的关键在于快递企业
B. 对于过度包装,有必要从执法层面予以规范
C. 过度包装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D. 追求浮夸的消费理念助长了商家过度包装的行为

例4: 在文字还不普及的时代,民间故事承担了培养人生观、道德观、伦理观的职能,听故事是人们学习传统文化、自然知识、人生哲学等的重要渠道。然而,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当下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更多的是通过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电子游戏等途径,年轻人对传统民间故事中的一些经典形象越来越陌生。不少专家学者表示,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刻不容缓。

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 民间故事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B. 年轻一代对民间故事的了解状况
C. 现代科技对民间故事传播的冲击
D. 让民间故事为现代人接受的途径

三、技巧总结

1. 抓准“尾句”定方向

文段的最后一句话是解题的“风向标”。它往往引出新话题、提出新问题或给出新结论。务必精读尾句,锁定其核心词语和表达倾向。

2. 话题一致是铁律

下文内容必须与前文的核心话题保持高度一致。如果选项引入了全新的、与前文无关的概念,或者将话题范围随意扩大、缩小,通常是干扰项。

3. 排除“已说”和“已毕”

选项内容如果只是对前文的重复、总结或概括,那么它就是“已经说过”的内容,不可能是“接下来要说”的。要选择有增量信息、能够向前推进文意的选项。

4. 结构分析看逻辑

  • (现象/问题) → 原因/对策:如果文段描述了一个现象或问题,下文很可能分析其原因或提出解决方案。
  • (铺垫) → 新概念/新观点:如果文段进行了一系列铺垫,下文很可能引出一个全新的概念或核心观点。
  • (总) → 分:如果尾句是一个总起句,下文很可能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
上岸学堂小程序二维码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上岸小助手二维码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