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很多植物的种子是靠动物来传播的,很多木本植物,喜欢利用鸟类来帮助它们传播种子。但对草本植物来说,有更适合它们的“工具人”——蚂蚁,而这些利用蚂蚁传播种子的植物有一个专有名词——蚁播植物。蚂蚁小,蚁播植物的种子也非常不起眼。原来,草本植物在种子上带了块营养丰富的“肉”,这个“肉”富含蚂蚁所需的油脂或者其他营养成分,而被叫做“油质体”。不管油质体种类是有多么丰富多彩,外形是有多么天差地别,但都逃不了两项原则:既要充当着诱惑蚂蚁的食物,还要作为蚂蚁叼着这些种子的抓手。
接下来最有可能讲的是:
A. 蚂蚁如何处理蚁播植物 B. “油质体”如何充当着诱惑蚂蚁的食物 C. 鸟类如何帮助木本植物传播它们的种子 D. 草本植物的“油质体”被其他植物“偷食”
本题选 B 更优。理由简明如下:
- 紧跟“预告—分述”结构:尾句用“既要…还要…”提出油质体的两大功能,这是典型的分述信号。接下来最常见的行文是依序展开第一点(如何诱惑蚂蚁),再展开第二点(如何充当“抓手”),之后才可能转到蚂蚁的搬运/处理流程。
- 就近承接原则:接语题优先承接最近一句的信息焦点。最近的信息焦点是“油质体”及其功能,不是更宏观的“蚂蚁如何处理种子”的全过程。
- 措辞匹配度:A 项还存在对象不当的问题——蚂蚁处理的是种子而非“蚁播植物”,语义略失准;B 项与“诱食”这一功能点一一对应,承接自然。
- 排除项:C 明显跑题;D 引入“其他植物偷食”无据且不符语境。
速判技巧(记两条就够)
- 见“既…还…”、“首先…其次…” → 下一句优先看按顺序分述而非跳到结果/流程。
- 就近承接 + 语义同类 → 盯住最近句的名词与功能词,优先匹配同一层级、同一对象的选项。
按这两条,本题自然落在 B “‘油质体’如何充当着诱惑蚂蚁的食物”。
一、核心原则(记四句)
- 就近承接:优先承接最后一句的焦点词与功能(而非全文话题)。
- 功能同频:下一句的功能要与上文提示一致(分述/解释/举例/结果/对策)。
- 对象同一:主语与讨论对象不漂移(人→事、油质体→蚂蚁、行业→国家都不行)。
- 强度匹配:语气与范围不跳档(别把行业层面拔到“人类文明”,避免“唯一/完全”等绝对化)。
二、看什么?(三步快判)
Step 1|抓结构信号词
- 分述预告:既…还…|一是…二是…|首先…其次… → 多先展开第①点。
- 转折定向:但/然而/不过 → 以后文为主线。
- 总结判断:因此/可见/由此看来/这表明/这就需要 → 多转向结果/对策。
- 举例提示:例如/比如/如 → 下文多是例证,不是再抽象论述。
- 指代照应:这/其/这种/上述 → 选项须能无歧义回指。
Step 2|锁定“词场” 圈出名词锚点与同义复现(如“油质体—诱食—抓手”同一语义场)。选项应复现或同义替换这些词。
Step 3|看句式搭配 上文若是“X 是……的过程/机制”,接下常见为解释/分述/举例的述谓式; 上文若列并列名词,下文常继续并列或分条展开。
三、常见行文模板 → 对应答案走向
- “既…还…”两功能 → 通常先讲前半项,再讲后半项。
- “然而/但”转折 → 下文紧扣转折后焦点,不要回到转折前话题。
- “这就需要/为此” → 下文给措施路径。
- “因此/可见” → 下文给结论或影响。
- “例如/比如” → 下文给具体案例,避免再次空泛宏观表述。
四、排除清单(见一个排一个)
- 越界拔高/缩小:行业→国家、人类;具体→过泛。
- 新信息突入:文中说“数字技术”,选项突然限定“AI”。
- 对象错配:上文谈“种子/油质体”,选项写“蚁播植物/其他植物”。
- 逻辑错位:该分述却给结果;该举例却给口号。
- 顺序颠倒:明示“一是…二是…”,却先讲第二点。
- 语法搭配不当/常识不符:主谓不配、概念混用、违背基本常识。
五、10–20 秒作答流程(实战版)
- 标出尾句结构词与焦点词。
- 判断功能(分述/解释/结果/对策/举例)。
- 先挑出对象相同 + 词场一致 + 功能匹配的选项。
- 用“范围与强度”再筛一次;剩两项时,看句式连贯与顺序提示。
六、微技巧
- 同义链:看选项是否用核心词的同义/近义复现(诱惑=吸引;抓手=便于叼取/搬运)。
- 代词替换试读:把选项放回原文,把“这/其/这种”替换为明确名词,读是否顺。
- 读后顺口法:连读是否自然、无突兀跳跃;若需脑补多步推理,多半不对。
七、套用到你举的例子(一句话)
尾句“既要…还要…”是分述预告,下一句按序多先讲“如何诱惑蚂蚁”,因此选 B。
口诀:“就近承接抓焦点,功能同频配句式;对象不换强度稳,排越界与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