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词的辨析-搭配对象

词义辨析 - 搭配对象

在逻辑填空的学习中,掌握词语的搭配对象是“秒杀”题目的一大利器。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将每个词语的含义都分析得淋漓尽尽致,只需要看它和哪个“朋友”一起出现,就能快速锁定答案。这就像我们生活中交朋友,什么样的人会和什么样的人玩在一起,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核心概念:什么是搭配对象?

所谓“搭配对象”,指的是一个词语习惯性地与另一个或一类词语共同使用,形成一个语义上和谐、符合语言习惯的组合。在考试中,最常见的考查形式就是动词与宾语的搭配。

简单来说,就是**“谁做了什么”**中的“什么”(宾语)决定了我们应该用哪个“做”(动词)。

举个身边的例子: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喝水。

  • “饭”是吃的对象,所以我们用“吃”这个动作,说“吃饭”,很少说“喝饭”。
  • “水”是喝的对象,所以我们用“喝”这个动作,说“喝水”,很少说“吃水”(“吃水”在特定语境下有别的意思,但日常指摄入水分时不用)。

这里的“饭”和“水”就是不同的搭配对象,它们分别对应了“吃”和“喝”这两个不同的动词。逻辑填空就是把“吃”和“喝”以及其他几个近义词作为选项,让你根据后面的“饭”或“水”来选择。

常见搭配类型

  1. 动宾搭配:动词 + 宾语(最核心、最常考)
    • 履行 + 义务、承诺、合同
    • 承担 + 责任、后果、风险
    • 明确 + 目标、方向、任务
  2. 主谓搭配:主语 + 谓语
    • 精神 + 焕发
    • 风气 + 盛行
  3. 偏正搭配:修饰语 + 中心词
    • 艰苦 + 的生活
    • 热烈 + 的掌声
    • 广泛 + 的关注

二、真题讲解

主题1:动宾搭配 - 动作与对象的精确匹配

例1:(2018年省考) 由于疏于____,院里的房屋大多十分陈旧,与旁边修建得簇新的正乙祠戏楼相比要____得多,不过在院中我们依稀还可以看到正乙祠戏楼当年的身影。

A. 修饰 寒酸
B. 修葺 逊色
C. 管理 破败
D. 维护 杂乱


例2:(2020年国考) 我们必须______目标,抓住重点,有所取舍,集中______做属于我们该做的事。

A. 制定 精力
B. 明确 精力
C. 实现 财力
D. 确定 人力


主题2:动宾搭配 - 抽象概念的固定组合

例3: 中国文化的跨语境交流与传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____自身文化传播的局限性,拓宽文化传播的视野,推行和而不同的对外传播____,加大文化在他者语境下的传播____,提升中国文化以及其核心价值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

A. 打破 需求 速度
B. 突破 诉求 力度
C. 超出 要求 广度
D. 超越 吁求 幅度


例4:(2022年国考) 病毒变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随机性极大,突变率高,变异速度快,这意味着它们更有机会形成适应环境的____。然而,并非每种变异都能让病毒存活并发展下去。同一时期,病毒的变异株可能有很多种,但“____”,只有那些能更有效____免疫系统侦测且传播能力强的毒株才能最终成为优势株。

A. 特质 优胜劣汰 突破
B. 机能 胜者为王 迷惑
C. 性状 适者生存 躲避
D. 表征 此消彼长 逃脱


主题3:动宾搭配 - 形象化与书面语搭配

在言语题中,有些动词本身带有很强的画面感,或者非常书面化,能让表达更生动、更精确。选择这类词语时,要考虑其形象色彩是否与文段的整体风格匹配。

例5:(2023年吉林省考) 早至公元前1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就多有来往。古籍中的记载与一件件闪烁着温润光芒的瓷器相互印证,____出一条始自中国东南沿海,贯穿整个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一件件来自中国汉、唐、明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瓷器,____起一部中国瓷器编年史和一部海上丝路发展史。

A. 打造 回忆
B. 描绘 贯通
C. 锤炼 证实
D. 勾勒 串联


主题4:综合搭配 - 习惯用法与语境匹配

有些题目不仅考查单一的动宾搭配,还会结合常见的习惯说法(如“能吃苦”)、偏正搭配(如“源源不断的滋养”)以及上下文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关系。

例6:(2025年新疆省考) 青春的样子,本就是有理想、敢担当、能____、肯奋斗的样子。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在乡村振兴、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不仅能够留下无悔的青春记忆,而且将在基层____中获得受用终身的精神财富,为走好职业生涯提供____的滋养。

A. 作为 磨难 日久弥新
B. 刻苦 磨练 经久不衰
C. 吃苦 磨砺 源源不断
D. 奉献 磨炼 滔滔不竭


主题5:政经术语搭配

在公文和新闻评论类文段中,经常出现一些具有政治、经济领域特色的术语。熟悉这些术语的固定搭配,能极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例7:(2025年辽宁省考) 从长远看,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其利好不止于旅游经济,还是一个主动对外展示的良好____。中国拥有全球最广阔的市场,而市场是当前最稀缺的资源。过境免签等入境政策的变化,将直接打破传统国际间往来存在的签证____。外国人来往中国越便捷,也就越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市场,越能深刻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自信和活力。

A. 机缘 界限
B. 境遇 隔阂
C. 契机 壁垒
D. 时机 障碍


主题6:书面语中的抽象动词搭配

有些动词,如“形塑”、“赓续”、“涵养”,具有很强的书面语色彩,它们通常搭配抽象的、宏大的宾语,体现出文章的理论深度和语言的典雅性。

例8:(2025年河北省考)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实际构建了____传统儒学意识形态的现代意识形态。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的社会观、伦理观、中西文化观对____中国现代的社会形态提供了观念性的基础。

A. 赓续 改进
B. 替代 形塑
C. 取用 重构
D. 转换 完善


主题7:反向逻辑与搭配

有些题目,空格的线索隐藏在反义词或对比关系中。通过“A而不是B”、“A,而B则...”这样的结构,可以推断出空格应有的词义,再结合搭配对象进行选择。

例9:(2020年四川下半年省考) 期刊与网络并存的格局是当下网络文学得以发生的逻辑前提。正是由于文学期刊“发表难”,积压的草根性创作力量才通过网络得以大规模____。不过,这种发表格局也折射出一种观念上的预设:发表在文学期刊上的作品一定是____的,而网络文学就可以是粗陋的。

A. 发掘 严谨
B. 爆发 正统
C. 传播 经典
D. 释放 精致

三、技巧总结

  1. 优先锁定宾语:拿到一道题,先看空格后面是什么词(宾语),然后用这个宾语去匹配选项中的动词,这是最高效的方法。
  2. 从高频搭配入手:有些搭配(如“集中精力”、“加大力度”、“明确目标”)在考试中反复出现,几乎成为“送分点”。一旦看到,可以优先验证包含这些搭配的选项。
  3. 注意词语的专业性:某些词语有其特定的使用领域。比如“修葺”专门用于建筑,“履行”常用于法律或正式承诺的语境。
  4. 积累,再积累:逻辑填空的本质是对语言习惯的考查。平时在阅读文章、新闻时,要有意识地积累常见的动宾搭配,形成语感。可以准备一个“黄金搭配本”,随时记录。
  5. 辨析近义词的搭配对象差异
    • 履行 vs. 践行:“履行”的对象多为责任、义务、承诺等抽象契约;“践行”的对象多为诺言、理论、思想等需要付诸实践的东西。
    • 制定 vs. 指定:“制定”的对象是政策、法律、计划等从无到有的创造;“指定”的对象是从已有范围中挑选出一个,如“指定代表人”。
上岸学堂小程序二维码

🎯 扫码练一练

AI刷题,天下无敌;上岸在手,编制我有!

上岸小助手二维码

🤖 上岸小助手

• 24小时在线答疑
• 个性化学习指导
• 最新考试资讯